明愛向晴軒新聞發佈會 

支援受自殺危機困擾的債務人士

2025年1月21日

明愛向晴軒於2025年1月21日舉行「支援受自殺危機困擾的債務人士」新聞發佈會。明愛向晴軒的社工在新聞發佈會中講述受自殺危機困擾的債務求助個案數字和趨勢,分享個案面貌及其求助經驗。社工在新聞發佈會的末段亦分享了求助錦囊,鼓勵有需要人士及早求助。

疫情後自殺風險個案持續上升 超過三分一為債務問題

明愛向晴軒的兩條24小時熱線於2023-24年度共收到1,779宗具自殺風險的求助個案,比2022-23年度多了453宗,升幅為34%。而較之2021-22年度更多了1,116宗,升幅高達169%。

年度 自殺風險個案
2021-2022 663
2022-2023 1,326
2023-2024 1,779

綜合過往三個年度,在具自殺風險的求助個案中,受債務困擾的個案每年比例均佔三分一以上,且呈持續上升的趨勢。

年度 具自殺危機的債務個案
2021-2022 232 (35%)
2022-2023 491 (37%)
2023-2024 676 (38%)

導致債務的原因眾多

過去三年共有近1,400宗具自殺風險的債務求助個案。這些求助者的身份可分為兩類:債務人本人和債務人家屬,分別佔八成和兩成。

求助者身份 比例
債務人 82%
債務人家屬 20%

男女比例方面,債務人中,男性較多,佔60%。債務人家屬中,則以女性居多,佔88%。

年齡群組方面,債務人求助個案以30-39歲的年齡群組佔最多,40-49歲次之。而在債務人家屬的求助個案中,佔最多的年齡群組為50-59歲,其次為40-49歲。

根據數據及前線觀察,導致債務的原因眾多。近期備受關注的因騙案而欠債的個案只是眾多債務個案中的冰山一角,其他重要的原因還包括經濟拮据、賭博、協助家人朋友還債、經營及投資失利、失業等。

負債金額方面,由幾萬至幾百萬不等,最高達近千萬。單憑欠債金額的多寡並不能反映危機的嚴重程度,其他影響危機程度的因素還包括個人及家庭還款能力、追數情況、支援網絡等。當個人面對債務,因為愧疚或擔心家庭關係破裂而難以向家人啟齒或求助,同時又擔憂追數的滋擾,種種情況對當事人造成龐大的壓力,亦加劇了自殺的風險。因此,我們建議債務人及家屬可以在出現債務問題的初期,盡早尋求協助。

個案分享: 「果晚如果我冇打電話嚟 我可以幾肯定果晚已經自殺左」

李先生(化名)於2023年因入不敷支向銀行借貸。由於未能償還債務,令欠債情況惡化,欠債額一度多達六十萬。他嘗試以不同方法處理債務,卻因墮入中介公司騙案,導致債務問題雪上加霜。李先生的家人知道他的情況後,與他的關係變得疏離。李先生因家人遭受影響而感到十分內疚。「我唔係唔搵人傾,我唔敢搵人傾。撐唔到架,真係撐唔到。」

李先生致電向晴軒熱線,和當值社工傾談,獲得即時情緒支援的同時,亦被轉介至向晴軒債務輔導服務,做進一步跟進。他慶幸當日致電時,能夠即時和社工傾談,才有機會一步一步去面對債務問題。「果晚如果我冇打電話嚟,我可以幾肯定果晚已經自殺左。」

李先生寄語有相似困境的人士求助,盡量向身邊的人或者助人專業人士傾訴。他作為過來人,很明白那份心頭大石的絕望,當他透過一通電話,有人聆聽自己後,原本已經瀕臨自殺邊緣的他重新有力量再走下去,即使他知道自己需要走的路仍然很艱難,但有人會明白他的辛苦,他知道自己不再是一個人去面對。

及早尋求支援 紓緩情緒壓力 避免危機惡化

本單位透過電話抽樣調查,訪問了111位曾使用本單位熱線服務的求助者。受訪者當中,女性佔約62%,男性佔大約四成(38%)。年齡方面,30-39歲(30%)和40-49歲(24%)群組佔最大比例。

根據問卷調查,受訪者在使用向晴軒熱線前,平均壓力分數為7.3分。在使用服務後,平均壓力分數則減至4.8分。14.5%的受訪者透露他們曾出現自殺想法。88%的受訪者表示在接受熱線服務的即時介入後,情緒得以有效紓緩;而另外約兩成的服務使用者表示需要更進一步的跟進及支援。

綜合問卷調查及深入訪談的回饋,熱線服務的即時性和便捷性為不同服務使用者提供了及時的支援。受訪者表示熱線社工的積極聆聽和理解,以及熱線服務所提供的安全環境,是最令他們的情緒得以紓緩的原因。而熱線社工提供處理債務問題的方向以及轉介有需要者至跨專業會見計劃,亦能夠有效地即時紓緩當事人情緒,降低他們的自殺風險。

辨識自殺危機訊號 及早處理及求助

自殺念頭其實是求助訊號。本中心希望與社會大眾分享如何察覺自殺危機訊號,及早求助,避免危機惡化。

  1. 察覺自殺危機訊號

    當一個人身處危機時,會透露出一些情緒困擾的訊號。這些是邀請你提供或尋找幫助的訊號。

    身體反應:無緣無故感到呼吸困難、胸悶、心跳加速、失眠、胃口異常(過高或過低)、胃痛、容易感到暈眩…

    認知反應:思緒被債務問題佔據、未能集中精神、對於債務處理出現災難性思想、對前路感到絕望、認為自殺後就不會連累親友…

    情緒反應:聽到電話鈴聲時感到驚慌、對家人感到愧疚、對於求助感到難堪、持續地感到抑鬱...

    言語表達:「我係一個負累!」、「無人幫到我!」、「我撐唔到落去!」…

    行為反應:很焦急地借錢、逃避社交活動、寫下遺書、向家人交代或安排身後事、酗酒或濫用藥物、曾經有自殘或自殺行為…


    *如果你感覺到身邊的人有自殺危機,可以跟從自己的直覺,直接詢問及鼓勵他們及早求助。


  2. 當身邊有人陷入債務危機甚至有自殺念頭時,你可以:

    Aware 辨識求助訊號,鼓勵及早求助。

    Accompany 陪伴及聆聽。

    Acknowledgement 肯定自己的情緒反應,支援別人的同時,要留意照顧自己的需要。

    Advise 商討解決債務的方法,避免太快決定以新的借貸解決債務問題。鼓勵債務人與家人及專業人士商討。致電向晴熱線或財困壓力輔導專線,與社工傾談

    Alert 提高警惕,避免跌入不良中介陷阱或騙案。

總結

明愛向晴軒在過去廿多年來獲得政府及商界的資助,提供一站式的危機支援,以及債務輔導服務,提供個案﹑社區教育及跨專業的協作,持續服務深受債務困擾及危機的人士及其家人。從明愛向晴軒熱線過去三年的求助數據反映,受自殺風險及債務問題困擾的問題日益嚴重,服務需求持續增加。最近一年來,平均每天都接近有2位深受債務及自殺危機困擾的人士致電求助。因此,有關的專項服務在紓緩債務人及其家人面對的危機,有著重要的角色。


明愛向晴熱線:18288 

明愛財困壓力輔導專線:31610102

(24小時由社工接聽)

關於明愛向晴軒

有賴政府及李嘉誠基金會的長期支持,明愛向晴軒設有向晴熱線(18288)和財困壓力輔導專線(31610102)。明愛向晴熱線(18288)由2001年起運作至今,為全港首條由社工接聽的24小時危機支援熱線,為正面對個人或家庭危機而受情緒困擾的人士,提供即時輔導、情緒支援及轉介服務。財困壓力輔導專線(31610102)專為債務人士及其家屬設立,目的是希望透過熱線輔導,讓債務人及其家屬即時諮詢債務的處理方法和紓緩情緒困擾,從而度過債務危機。

傳媒查詢
請聯絡: 蔡泳詩姑娘(Ms. Sally Choi)
明愛向晴軒危機專線及教育中心高級督導主任
電話:52291241
電郵:fsfcec@caritassws.org.hk